我国碳税税制框架设计拟定 每吨二氧化碳十几元

来源:商友照明 发布日期:2010-5-31 12:11:00

   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高峰期,大部分工业依然是高碳排产业,整体生产方式比较落后,如果在短期内全部要求进行技术革新、设备更替,绝大部分企业显然难以承受这样的高成本。从短期来看,碳税的实施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。
   在盛夏即将来临之际,“低碳”之风再次吹入人们眼球中。日前,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抛出碳税专题报告,一石激起千层浪。 
   在这份“中国碳税税制框架设计”中,提出了我国碳税制度的实施框架,包括碳税与相关税种的功能定位、我国开征碳税的实施路线图,以及相关的配套措施建议,并指出,我国碳税比较合适的推出时间是2012年前后,且应先征企业暂不征个人。

短期难达效果 
   “中国碳税税制框架设计”的出炉,拉开了中国政府“碳计划”的第一步。 
   事实上,碳税方案的出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出于节能减排巨大压力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中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做得很艰苦。该时间段内,大部分节能减排任务主要是以行政手段来实现:下达减排指标,由地区或者行业来分解。然而,通过行政手段来节能减排,效果十分有限。 
   痛定思痛,中央政府试图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达到节能减排、调整经济发展结构的目标。整体上来看,碳税的出台,或许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:一方面,碳税将引起价格上升,促使消费减少,避免企业盲目扩大产能;另一方面,碳税直接影响高耗能工业,减小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冲动。事实证明,由于高耗能产业通常与地方经济利益直接相关,通过行政手段要地方“割肉”,往往会“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”,调控效果不佳。而通过碳税,用经济手段加以限制,可以有效达到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的目的。 
   然而,作为一种环境税,碳税的主要功能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。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,值得商榷。就我国的实际国情来看,当前,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高峰期,大部分工业依然是高碳排产业,整体生产方式比较落后,如果在短期内全部要求进行技术革新、设备更替,绝大部分企业显然难以承受这样的高成本。从短期来看,碳税的实施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。

消费者承担碳税? 
   根据专题报告要求,碳税征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石化、煤炭等能源行业。当前我国能源依旧偏重煤炭、石油,即使到2020年,对煤炭、石油、天然气的依赖程度仍达到70%左右。由于上述这些行业集中度较高,对市场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,未来随着市场化的推进,企业凭借强大的控制能力,操控价格将会轻而易举,届时,新增碳税只会通过“后转”方式转嫁给消费者。最有可能的结果是,碳税最终由消费者承担。 
   此外,在碳税征收多少问题上,同样难达成一致。据了解,如果采用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,大致有“2012年10元/吨,2020年达到40元/吨”,以及“2012年征收碳税税率为20元/吨,2020年提高到50元/吨,2030年再提高到100元/吨”两种税率方案。无论哪种方案,都是鼓励企业通过技术革新来降低碳排放。不过,选择何用方案,效果很可能不一样。实际上,当技术革新的成本要远高于碳税征收成本时,企业很难有技术革新的动力。这就会产生两难情况:碳税低了,难以起到推动企业积极革新的作用;但如果征收高碳税,许多企业的正常发展和经营将大大受到影响。